水曲柳

水曲柳拼音Shuǐ Qǔ Liǔ
出处始载于《东北木本植物图志》 。
来源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水曲柳的树皮 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.
采收和储藏:秋季整枝时,剥取树皮,切片,晒干 。
原形态落叶大乔木,高达30m以上 。树皮厚,灰褐色,纵裂 。冬芽大,圆锥形,黑褐色,茅鳞外测平滑,无毛,在边缘和内侧被褐色曲柔毛 。小枝粗壮,黄褐色全灰褐色,四棱形,节膨大 。叶轴上面具平坦的阔沟,沟棱有时呈窄翅状,小叶着生处具关节,节上簇生黄褐色曲柔毛或光净;小叶7-11枚,纸质,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,长5-20cm,宽2-5cm,先端渐尖或尾尖,基部楔形至钝圆,稍歪斜,叶缘具细锯齿,上面无毛或疏被白色硬毛,下面沿脉被黄色曲柔毛,至少在中脉基部簇生密集的曲柔毛 。圆锥花序生于去年生枝上,先叶开放,雄花与两性花异株,均无花冠也无花萼;雄花花序紧密,雄蕊2,花药椭圆形,花丝甚短,开花时迅速伸长;两性花序稍松散,两侧常着生2枚甚小的雄蕊,子房扁而宽,花柱短,柱头2裂 。翅果大而扁,长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,明显扭曲,脉棱凸起 。花期4月,果期8-9月 。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疏林或河谷平缓处 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湖北 。
性状性状鉴别 树皮呈卷筒状或槽状,厚约2mm 。外表面灰褐色,有浅裂纹及皮孔;内表面发棕色,较平滑 。
质坚硬,断面纤维性 。气微,味苦 。
化学成分皮含尖槐藤种成(esculentin),异秦皮定(ixofraxetin),秦皮甙(fraxin),秦皮酚(fraxenol),生物碱[1] 。
性味苦;性寒
归经肝;肺;大肠经
功能主治清热燥湿;清肝明目 。主湿热泻痢;带下;肝热目赤;目生翳膜;牛皮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~12g 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 。
各家论述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树皮:味苦,性寒 。有清热燥湿,清肝明目的功能 。用于肠炎痢疾月经不调、白带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急性结膜炎、疟疾 。外用于牛皮 。蜡:有止血生肌、续筋接骨的功效 。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【水曲柳】

    推荐阅读